王白进:BC省第一个踏入政坛的大陆移民

Thursday, 01 May 2014 10:56 Edit by  来源:温哥华乐活网 Published in 海外专才

BC省第一个踏入政坛的大陆移民,王白进建议华人朋友们应从社会服务入手,融入主流社会。

 

一、大陆移民BC省问政第一人 

 

中 国人在中国当官不稀奇,因为中国历史上就是官本位,科举制度使得读书做官伦风行了两千多年,时至今日仍魅力不衰。可是,如此喜爱当官的中国人一去到海外就 变成商本位,就没人愿意当官了。印尼华人几乎掌握了印尼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但在政坛上却是任人摆布的侏儒。印尼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亦如此。

 

在 加拿大,97年一大批香港人潮水般涌来,在加拿大政坛上开始了破冰之旅。他们靠着在香港密切接触西方文化带来的优势,在加拿大从市议员到省议员、省督,再 到国会议员、总督,一次又一次宣告华人在加拿大政坛上的崛起。前些年,中国大陆移民第二波潮水涌来,却有些像印尼华人,商场上顽强打拼,政治上却鲜少人问 津。然而,就在2008年,有一位叫王白进的陕西人,以大陆人身份参加竞选,一举担当BC省本拿比市学务委员,成为在加拿大首位跨入政坛的大陆人。

二、了解加拿大的政府体系

 

说到不带“长”的学务委员,恐怕一些人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官”,在此记者要先对加拿大的政府体系做一诠释。

 

人 们平时所听到的加拿大政府三级政要,指的是国家、省、市这三级。国家级政要有总督、总理、部长、国会议员等;省级政要有省长、部长、省议员等;市级政要有 市长、市议员、市学务委员等。那市议员和学务委员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是加拿大和中国政治体系的不同了。在中国,市政府管理全市,教育行业由市政府下面的教 育局来管,教育局只是市政府下面的一个部门。而加拿大把教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市一级把教育单列出来由专门的学务委员会来管。因此,每个城市就形成了两 架马车,一架马车是市长和市议会,除了不管教育,其他什么都管;另一架马车是学务委员会,除了管教育,其他什么都不管。这两个衙门平起平坐,谁也不干涉 谁。

 

加拿大的三级政府又分政务官和事务官两个体系,以上所讲的三级政要都属于政务官体系,是老百姓选出来的,是制定政策,和对执行者监督检查的。事务官是专职负责干具体事情的,有自己单独的体系。他们二者有如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关系。

 

王白进当上了本拿比市的学务委员,就自然进入本拿比市的市领导行列了。他的此举,为大陆人树立了榜样,鼓励了更多的大陆人挺身而出,参加加拿大政府的选举。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王白进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进加拿大政坛的。

 

三、在多元文化中成长

 

王 白进看上去朴实敦厚,但他自己却说他小时候是一个敢于捣蛋的人。王白进的家庭背景可谓是迁徙动荡的,他祖上是湖南人,父亲却在内蒙古出生,母亲是陕西人。 他的两个哥哥生于北京,他却生于苏州。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鱼米之乡度过了童年光阴,之后又随父母移居到了古都西安。这样的生活经 历使他具有了西北人豪爽敦实的外表,又兼具有南国人细腻精明的内里。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北建筑设计院,成为助理建筑设计师。刚工作不久他就参与了内蒙 古建设银行营业大楼这一大型建筑项目设计,他的设计方案一举中标,使他成为建筑设计行业里的一颗新星,前程似锦。然而,从小养成的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使他 不安于现状,1996年,他带领全家毅然移民到了加拿大这片陌生的土地。可以看出,王白进从小到大就是天南地北四处迁徙,在中国融汇的是南北文化,到了加 拿大又开始贯通中西文化。

 

四、从业务员到市场总监

 

初 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王白进经受了很多新移民都要经历的下马威:一切归零,从头开始。起初,他背着大陆进口过来的505元气袋去推销,蹩脚的 英文根本无法向人解释清楚产品的功能,结果四处碰壁,精神上备受打击。后来他又去送报纸、做导游,接着进入一家移民公司做销售。这家移民公司主要业务是移 民、教育、旅游、传媒及投资发展等,彼时已在当地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

 

王白进抓住了这一个好的平台,把自己的才华在工作中尽情展示。并利用业余时间读 了一个美国大学的MBA,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由于他的努力,和对公司的贡献,他由销售人员变成了市场总监和执行副总裁。那以后,这 家公司不断开拓市场,因代理加拿大知名品牌咖啡在中国销售,在本地受到褒奖,也得到了当时在中国访问的加拿大前总理保罗马田先生的推荐。王白进一时间受到 了加拿大媒体的关注。加拿大国家广播电台、《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等主流媒体、华文媒体等都对他作过专访和报导,《温哥华太阳报》甚至将他搬上了商业版的封面人物。2006年,王白进和其兄长还被列为加拿大卑诗 省百名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之一。

五、义工中获得从政机会

 

工 作稳定之后,王白进便开始大量从事属于个人爱好的社会活动。因为他的工作性质需要接触人,他广交朋友,成为了华人社区活跃分子。他与杨虎城将军的后代杨瀚 先生等人发起成立了加拿大西北同乡会,他先后担任过西北同乡会会长,温哥华湖南同乡会理事,加中专业人士协会和加中经贸理事会的负责人,以及许多社团的顾 问。他与朋友一同组织的社会活动也不少,例如,参与组织四川汶川地震赈灾活动,与加拿大红十字会一起为中国泥石流灾害募款,接待了众多的来自中国的访问 团,促进中加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因 为他的两个儿子在本拿比的公立学校读书,王白进很关心本拿比学区的教育情况,积极向学校局( School Board) 反应华人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并与当时的本拿比市市长德里克 .克雷根先生(Mr. Derek Corrigan )有所接触。通过接触,王白进了解到德里克 .克雷根先生及其所属的本拿比公民协会( Burnaby Citizens Association, BCA)领导这个城市已有20余年,得到市民的极大认可。而本拿比的市议员和学务委员绝大多数都来自这个组织。随着本拿比市的华人越来越多,市长德里克· 克雷根先生正想物色华人加入他们的管理团队。而王白进也不失时机地加入到德里克·克雷根先生所领导的政党,为该党做义工。在义工工作中,王白进的良好表现 得到了党内同仁的认可。

 

于是,在2008年市选来临之际,经过激烈的党内提名,王白进 成为本拿比公民协会BCA正式提名的学务委员( School Trustee)候选人,参加了当年的本拿比市选,并一举获胜。以德里克·克雷根先生为首的管理团队功勋卓著,2009年本拿比市被麦克林周刊评为加拿大 最佳管理城市第一名,王白进在这个团队中得到了历练。

 

六、从政不是当官,是服务

 

谈 到竞选,王白进介绍道,西方的竞选要先从党内初选,然后提名,在党内竞选。党内竞选要做演讲,在党代会上拉选票。选举胜出之后,就代表该党在这个城市和其 他政党的候选人来竞争,让市民投票。竞选的过程很辛苦,要学会怎么用英文去做演讲,拉选票,也会挨家挨户去敲门拜票,拜票时会有人提出一些意见和你辩论, 你要学着怎么和他们沟通,让他们认为我们的团队是最好的。

 

当 上了本拿比市学务委员后,他又兼任了本拿比学校操场与建筑委员会主席,王白进开始尽展管理才能。原来本拿比市和中国的交流不是很多,他参与进来后,增进了 与中国的交流,促成了本拿比市与中国很多城市的友好互动。原来本拿比学区很保守,他推动了这个社区的课程设置,使本拿比市在BC省第一个从小学、幼儿园开 设中文课程,成为一个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学区。他也是加中旅游协会的理事,为加中旅游交流合作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参与接待中国ADS首发团,陪同中国国家 旅游局领导参观斯坦利公园的镜头也成了中加旅游交流回顾的经典画面。商务方面,他协助了中国国企、央企和许多大型民企来加拿大考察交流。 

 

2011 年,王白进又高票连选连任。对于从政,他说,在加拿大从政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当官,因为在加拿大为官不是去作威作福的,而是要全心全意为选民服务的,要彻底 改变从前的观念。如果你要想着当官可以高人一等,可以从金钱上大捞一把,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在加拿大从政就像一个大义工,一定要具有奉献精神。

 

七、2014年的目标是市议员

 

今 年,王白进的第二任期将满,他有意于在下一轮选举中进军市议员的选举。他表示,在过去几年作学务委员的时候,许多华人不仅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找他,许多市 政方面的问题也向他咨询,例如有关路灯、招牌、建屋(小生意)等方面的问题都属于市议员管,可是很多华人和他相熟,也跑来问他,他为此经常与市议员联系, 学到了许多市政管理方面的知识。目前,本拿比市华裔居民人数已占到40%,可是8名市议员中只剩下1名来自台湾的华人议员,人数比例相差很大。为了今后能 帮助更多的华人,更好地为华人社区服务,他决定下一届选举加入市议员竞选团队。

 

实际上,王白进已经 开始他的市议员竞选的热身之中了。在最近的一段时间,他和本拿比市民进行了全方位的接触,与数百人见面交流,了解华人朋友对于本拿比市政建设的设想,并分 享自己从事社区服务和从政的体会。在零距离接触市民的过程中,王白进感受到华人朋友们对他们所生活城市的关心,并进而设想推动以城市为基础的华人社区服务 机构的想法,并得到市民的热情支持。只有将一个城市里的华人朋友们有机的团结起来,才能让华人朋友们真正关心社区的发展,也对市政及民生有充分的关注,使 华人朋友能积极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了解王白进的人都惊叹他旺盛的精力和为民服务的热忱。他向记者表示,这些年华人参政议政的热情有了很大提高,但与主 流社会相比还相差很大,华人朋友们应从社会服务入手,以此作为融入主流社会的途径,在更多的地方看到华人的身影,听到华人的声音。

 

 

Last modified on Thursday, 01 May 2014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