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行动”足迹至青海,加拿大医生万里送光明

Friday, 29 September 2017 14:35 Edit by  作者 亚明 Published in 新闻聚焦

加拿大“当代白求恩行动”医生志愿者团体到中国为病患义诊,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今年他们深入到更边远的地区,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

 

青海省由于高寒缺氧、 紫外线光照强烈,造成眼科疾病发病率高,再加上边远地区人口少,流动差,近亲结婚现象多,又带来一些先天性眼科疾病。 因此这次行动的重点就定为以眼科为主。而来自麦吉尔大学医学院的眼科专家陈展强教授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主角的重任。

 

陈医生在台湾出生,14岁随家人移民加拿大,在麦吉尔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后,先在附属医院做住院医,后又去美国和英国专门深造眼科。他现在是麦吉尔大学医学院教授,工作时间三分之二是在大学里任教,其余时间在诊所和医院为眼科病人提供治疗服务。

 

陈医生几年前开始参加“当代白求恩行动”。此次去青海,他认为意义还不仅是义诊,为病人看病,还要努力帮助当地的医院提高为当地患者服务的水平。为此,他在此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医疗器械公司联系,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捐赠的手术器械仪器,带到青海,送给当地的医院。

 

陈医生说:“ 因为平时与这些公司有业务联系,也知道他们有捐赠的传统, 就向他们介绍了‘当代白求恩行动’,提出了希望得到捐赠器材的要求。而这次带去的器材,大部分都用上了”。

 

这次白求恩行动在青海的义诊由陈教授领衔,同时邀请了温州医大,青海医大的医生。第一天下到民和县医院。当地居民大多是回族和土家族,慕名而来的病人挤满了县医院临时搭起来的30多米的走廊,有200多人。当天天气很热,医院又没有空调,医生们却顾不上擦汗,一个接一个给病人看病,认真检查,安排手术。在接下来的两天中,陈医生和另一位医生为12名患者做了眼科手术。他们中有视网膜脱离的,也有得白内障的.

 

陈医生说:“ 有一点出乎我的预料。 原来以为在那么边远的地区,应该不会有很多糖尿病患者, 结果糖尿病患者很多。可能因为经济改善后,饮食上没有注意。因糖尿病造成的眼疾也是特别的多。再有就是名河地区都是一些小村庄,人口少,近亲结婚较多,造成一些遗传性的疾病较多。这在别的地方是不容易看到的。我们还要给他们讲解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陈医生提到,这对遗传疾病的研究者来说,这是难得的样本,研究好了又可以回过头来帮助他们”。

 

陈医生说,糖尿病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而当地一些患者因各种原因得不到及时治疗。例如他们诊治的一对父子,到县医院看病需要花一整天,走很远的山路,倒几趟车。

 

陈展强医生此次是第4次随“当代白求恩行动”去中国,“我前几次去了贵州兴义县、还去了 郑州和 温州, 这是第五年。过去更多是交流,帮扶不太多。而作为医生,我们还是倾向于去较边远的地区,因为觉得那里更需要我们。这次在青海看到那里的医疗条件、人才培训都比想象中要好得多。可能原因之一是有大学的支撑”。

 

谈到此次青海之行的特点,陈医生说:“这次还有一点不太一样的是,以前是自上而下的安排,以交流为主。这次是由马老师直接联系的她的同学,就在贵州大学附属医院做眼科主任,所以去了以后在专业上的配合比较顺手,花费在礼节性活动上的时间减少了”。

 

陈医生提到的马老师是“当代白求恩行动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马楠女士,她是此次青海之行的主要组织者。她曾在中国的医院工作,这次通过联系在青海工作的大学同学安排了一个星期的系列活动。除义诊之外,还组织了有200多名青海医务人员参加的“眼科学术论坛”,介绍眼科医学新进展,手术新方法。此外还参观了青海大学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讨今后继续合作的领域和可能性。

 

陈医生很认同这次的青海之行, 他说:“这次去青海更注重实际的帮扶。当然学术交流也需要,但更需要的是把这种帮扶持续下去,不断有医生去,而一年去一次不会有太大效果”。

 

青海大学和当地的各级领导也都反复重申,希望“当代白求恩行动”的专家能经常到那里去。

 

(图片来源: Radio-Canada/ 作者 亚明、加广中文、www.rcinet.ca、微信ID:radio-canada)